適合東北,內蒙種植的部分藥材
發布時間:2019-4-7 瀏覽量:1471
東北,內蒙古適合種植哪些中藥材?
甘草
豆科,多年生木質草本。亦稱甜草、甜草根。高可達100厘米。喜陰暗潮濕,日照長氣溫低的干燥氣候。甘草多生長在干旱、半干旱的荒漠草原、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。根和根狀莖供藥用。內蒙古是主要產地之一,產量居全國第二位,質量居第一位。以伊克昭盟和赤峰市產量多。
黃芪
內蒙古黃芪又稱正北芪。豆科。亦名黃耆。多年生草本,根甚長。以根入藥,用于治療多種疾病,中醫學上有“圣藥”之稱,亦可作為滋補食品。內蒙古黃芪金黃色含粉質、糖份高、條稈粗壯,前身色鮮黃,暢銷國內外。主要分布在呼倫貝爾盟、赤峰市、烏蘭察布盟、包頭市、巴彥淖爾盟和阿拉善盟。
赤芍(粉)
內蒙古東部的赤芍俗稱粉赤芍,質量上乘,“糟皮粉渣”,氣微香,享譽海內外,是能夠出口的赤芍,特別是多倫被譽為“赤芍之鄉”。牙克石、呼倫貝爾、鄂倫春、鄂爾古納右、扎蘭屯等20多個產地也有產出。野生赤芍多集中生長于北方海拔500-1500米之間的山地和草原。土壤為棕色森林土、暗棕色森林土、灰色森林土及草原草甸土。
關防風
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干燥根入藥,內蒙古為關防風重要產區之一,產地遍布東部平原、沙丘和草原,全區有約30 多個市旗縣,盛產野生防風,種植很少。
北沙參
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北沙參的根,主治肺燥干咳、熱病傷津、口渴等癥。多年生草本,生于海岸沙地、沙灘,或栽培于肥活疏松的沙質土壤,內蒙古是北沙參主產地之一,近年人工栽培發展很快,家種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40%左右,主產區以赤峰為中心,輻射至周邊10 余個鄉、鎮及村屯。用量增加,產不足需。
蒼術
蒼術根狀莖入藥,為運脾藥,性味苦溫辛烈,有燥濕、化濁、止痛之效。內蒙古是蒼術主產地之一,以野生品供應市場,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8%~10%左右,正常年份產量約為1000~2000 噸左右。
桔梗
其根可入藥,有止咳祛痰、宣肺、排膿等作用,內蒙古野生與家種桔梗均有,但野生桔梗資源日漸枯竭,年產量極微,少有上市,供應國內外市場大貨均以家種品為主。
金蓮花
蓮花在我國由來已久,每年夏季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和中俄邊境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里,金黃色的金蓮花有如夏夜繁星在草原與森林中閃耀。由于在中國,金蓮花生長的地理位置較高,所以內蒙古草原上的金蓮花,花與葉都很小,但是其藥用價值缺毫不遜色于歐美。金蓮花目前已經有少量地栽。